印尼足球在归化了一批荷兰雇佣兵后,令人刮目相看,曾经在亚洲只有鱼腩之称的球队,竟然成功进入世预赛18强……鲜为人知的是,这片赤道上的岛国早在87年前,便以一道划破殖民黑暗的足球闪电,重新绘制了亚洲足球的世界版图——在1938年法国世界杯上,荷属东印度队成为首支亮相世界杯的亚洲代表。
1938年5月,欧洲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在第三届世界杯开赛前,亚洲区预选赛只剩下日本与荷属东印度(如今的印尼)争夺唯一的晋级名额。然而,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队被迫退出比赛。国际足联曾试图安排印尼与美国进行附加赛,却遭到美国拒绝——这支从未参与预选赛的队伍,戏剧般地顺利进入世界杯正赛。
这种“躺进”的背后,其实是荷兰殖民遗产的馈赠。早在1919年,荷兰在爪哇岛建立了首个足球协会(NIVB),1927年华人社群成立了华南足协,各种足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1934年,荷属东印度队以7-1的狂胜成绩击败日本,首次国际赛便展现出其技术的强大优势。
1938年6月5日,法国兰斯的维洛德罗姆球场,荷属东印度队在面对世界劲旅匈牙利时,采取了3-4-3的攻击阵型——门将Tan Mo Heng(陈茂兴)在球门旁安置的布偶“吉祥物”,在残酷的比赛中成为难得的温馨画面。
展开全文
开赛仅14分钟,匈牙利的明星前锋维特纳尔便攻破了印尼的球门。接着,萨罗西等一众球星接连进球,最终以6-0终结比赛。技术统计触目惊心:匈牙利射门30次,印尼仅有3次,控球率也是73%对27%,宛如职业队对业余队的角逐。
然而,这场惨败却隐藏着划时代的意义:
Tan Hong Djien(陈鸿仁)作为首发前锋,与陈茂兴、替补Tan See Han(陈士汉)组成了世界杯历史上首批华人球员的阵容;全队13名球员中,9名为本土印尼出生,仅4名荷兰裔,这破除了“纯殖民者代表队”的误解;现场吸引了9000名观众,《巴黎晚报》称其为“亚洲足球的启蒙礼炮”。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足球的地缘格局——此后,亚洲球队直到1974年才再次在世界杯上亮相,而印尼至今仍未能重返这一舞台。
当2024年,印尼的归化军团在青岛迫使国足狼狈防守时,连接着87年的历史线索赫然浮现——从殖民地时代被动的代表,到如今主动招募欧洲血统的球员,足球已成为重塑民族身份的载体。
面对印尼客场的生死战,国足必将迎来一场硬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