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广州逐渐消失的疍家人!

再见了,广州逐渐消失的疍家人!

via.网络

疍家人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这是很多专家都无法解开的疑团。

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每当暴风雨来临才是最难熬,船身随波摇晃,一家人都会一夜无眠。

生命如同“ 蛋壳 ”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via.网络

过去,疍家人大都不识字,整天忙于打鱼,小孩子们甚至没有上学的机会。 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是他们 当时的生活写照。

摄影:张永通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疍家人陆陆续续上岸定居,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水上生活。

今天,走在番禺附近的水乡路上, 昔日的舳舻千里的景象已成为历史,大家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一群人围在街角,打牌的声音在五十米远就能清晰听见,邻里间不时传出几句打骂的粤语。

老人们坐在街角,一边闲聊,一边照顾着小孩子,哼着熟悉而陌生的小调。

///

疍家的生活已是遥远的往事。

但在广州一些角落,只要你细心留意,还是有他们的痕迹。

No

-Number-

02

# 日渐式微的疍家文化

在番禺前锋,岸边还悬浮在半空中的吊脚楼,这也是疍民上岸生活的特殊产物。

这种“水上房子”,楼上住人,楼下架空,里面有床铺有厨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是如今在我们看来,吊脚楼和砖瓦房比起来,显得脆弱、幽暗和陈旧。

●●●

●●●

随着城市发展的各种拆与建变,19年初,收到一纸通告,吊脚楼均要拆除。

这也意味着,年代久远的疍民旧建筑也即将消失了。

其实日渐式微的不仅是旧建筑,还有她们的“咸水歌”。

旧时,疍家人只能随着海风、顺着海韵,用歌唱代替书写。

一个人唱不过瘾,非得大伙一起唱才成气候。咸水歌就像是他们之间的暗语,只有自己人才能对上号。

百多年来,他们已经习惯用唱歌的方式来舒心解闷, 喜怒哀乐,尽在歌中。

No

-Number-

03

# 疍家菜,老一辈最怀念的味道

很多人都在惋惜一种文化的消失,但值得欣慰的是:

疍民的“不时不食,不鲜不食”的饮食习惯,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广州人的生活。

//艇仔粥//

传统的艇仔粥,用料很足,鱼皮,鱿鱼、蛋丝、瘦肉、油条、花生...小时候吃过的配料一样都不少。

// 笨柒粉 //

笨柒粉又叫做“撑粉”、“疍家糕”, 据说这道美食,海鸥岛每家每户几乎都会做

via.番禺台

之前在沙湾美食节还能看到“撑粉”的身影,这撑出来的不只是纯粹的味道,更是对疍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 禾虫 //

广州人老一辈人有很多都爱吃禾虫,做法也多种多样,除了钵仔禾虫外,还有香煎禾虫、清蒸禾虫、干焖禾虫,还有人拿豆芽配禾虫滚汤。

via.网络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江边的小店里吃上一顿疍家菜,仍然能够在热闹的夜市里啜上一碟炒田螺......

这就是深入民心的疍民饮食文化。

No

-Number-

04

#广州逐渐消失的 疍家人

说到底,我最欣赏的还是疍家人 吃苦耐劳,“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性格。

在番禺沙涌村的长沙路口,有一些上了年纪的疍家人,每天风雨不改地组队蹲守着,寻找做散工的机会。

她们基本一呆就是一天,午睡也是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在地上随便铺张垫子,直接就躺下休息。

疍家人赖以为生的就是一双手,什么搬搬抬抬的工作都做, 出的力气最多,赚回的钱只能勉强糊口。

就像其中一位阿姨说的,“祖祖辈辈是疍家你怎么改得了,我没有文化,但是我无病无痛,做得就做。 ”

×××

疍民的历史记忆,流淌在广州城市发展的进程之中,见证着曾经心酸的血泪史,也期待着广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疍家人,靠岸登陆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但他们没有忘记疍家独特的民俗与传统。

让我们一起好好守护疍民文化吧!

关于疍家人你们有了解吗?

还有哪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

令你们感到惋惜的?

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十类常用的盘发工具有哪几种 盘发神器哪个好用
🎯 best365体育正不正规

十类常用的盘发工具有哪几种 盘发神器哪个好用

📅 06-27 👀 7164
冰城快车乘客端
🎯 beat365娱乐网址

冰城快车乘客端

📅 06-27 👀 9391
阅读文章挣钱的app,除了番茄小说还有哪些?
🎯 棋牌365大厅

阅读文章挣钱的app,除了番茄小说还有哪些?

📅 06-27 👀 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