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引起了韩国网络的广泛关注:
“根据世界泡面协会的统计,2021年全球人均泡面消费最高的国家是越南,全年人均食用泡面数量达87包,而连续多年位居第一的韩国,年均食用泡面为73包,屈居第二。”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韩国网友的激烈反应,很多人纷纷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失落与伤心。甚至有网友在评论中晒出了自己刚买的泡面,表示要努力重夺第一的位置。
果然,韩国的泡面消费在随后的8月大幅增长了10%。韩国民众似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发起了一场“泡面之战”,在这种文化的背后,他们不仅是在为泡面争光,更是在捍卫自己的文化身份。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感到惊讶,毕竟泡面和炸鸡这类食物,在许多国家眼中,通常被视为垃圾食品或是“穷人食物”,尤其是在中国。可是,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韩国却为何对泡面文化有如此强烈的认同感呢?韩国的泡面是否与其他国家的泡面有何不同之处?
实际上,韩国的泡面与中国的泡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之所以韩国形成如此庞大的泡面文化,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泡面起源
作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且受欢迎的速食食品,泡面的核心概念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干制的面条用热水泡开食用。早在中国唐朝时期,聪明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发明了一种将切好的面条晒干,方便随时食用的方法。
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文献及元代的《饮膳正要》记载中可以看到,古代的中国人会将擀好的面条切细,然后晒干,并绑成小束。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劳作,人们都会将这些晒干的面条带在身上,中午时分,家人会给他们送来热腾腾的酸汤,面条放入酸汤中煮熟后,便形成了古老的“酸汤面”,这种食用方式与今天的泡面颇为相似。
古籍中将这种面条称作“须面”,它渐渐演变为后来的挂面。可以说,中国传统中的须面与挂面,正是现代泡面的前身。
然而,古代的须面与现代泡面之间依然有些区别。例如,须面和挂面必须炖煮才能食用,而现代泡面只需要用热水泡就可以食用,且泡面的保质期通常可以达到一年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面条的保存时间。
现代泡面的发明者是日本商人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在回忆中提到,他发明泡面的初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食物紧张。为了缓解民众的饥饿,他与家人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用热水泡开即可食用的现代泡面。1958年,安藤百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泡面——鸡汤泡面,并因此获得了“方便面之父”的称号。
同年,安藤百福看到泡面巨大的商业潜力,创立了日清食品公司,专门生产泡面,这也使得泡面迅速风靡全球。
泡面与韩国
1959年,韩国三全食品创始人全仲润在日本参访时首次品尝到泡面这种方便快捷的食品。他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商机,认为泡面能够在贫困的韩国大规模推广,并帮助缓解当时的饥荒。
回国后,全仲润向韩国政府推荐泡面的优势,并成功获得了政府5万美元的投资。1963年,他以2.5万美元的价格,从日本明星食品公司引进了生产泡面的技术与设备。紧接着,韩国历史上第一包泡面——“三养拉面”问世。
为了让韩国民众能负担得起泡面,全仲润将价格定在10韩元一包,这个价格仅为同时期一碗咖啡的三分之一。然而,三养拉面刚进入市场时,并未立即受到韩国消费者的青睐。
尽管如此,全仲润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大量试吃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泡面,并在1966年建立了专门的研发实验室,研发出符合韩国口味的泡面,特别是加入了辛辣口味的泡面。
在政治推动下,韩国总统朴正熙也鼓励国民减少食用大米,增加面食的摄入。最终,泡面逐渐在韩国走红,并成为日常餐食的一部分。
韩国泡面文化的形成
泡面能够迅速在韩国普及,除了三全食品的努力,还有资本推动、饮食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作用。随着三全拉面推出,韩国各大企业纷纷进入泡面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各种口味和形式的泡面不断涌现。
例如,安城汤面、炸酱面、辛拉面等都成为了韩国泡面市场的代表产品。如今,韩国泡面的种类已经达到数百种之多,有些品牌的泡面甚至能够媲美韩国传统美食。
泡面产品的丰富性满足了忙碌韩国人的需求,许多人因不愿或没有时间做饭,宁愿选择方便快捷的泡面。泡面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日常选择,甚至被视作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压力与泡面
韩国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在教育和职场方面,韩国人常常需要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在这种背景下,泡面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快餐,成为了韩国人节省时间的首选。
泡面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价格低廉,使得忙碌的韩国人能够以更少的精力和费用解决一餐。而且,泡面内含的热汤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对生活在紧张社会中的韩国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
结语
自1960年代以来,泡面在韩国的流行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形成了独特的泡面文化。虽然泡面是一种廉价的快餐,但在韩国人的眼中,它已经不只是简单的食物,更是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在快节奏、内卷严重的社会中,泡面无疑为许多人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成为了韩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